《三线学兵》
纪录片介绍
39年前,25800余名学兵从陕西各个大中城市出发,前往襄渝铁路建设工地参加三线建设,这些刚刚初中毕业的学生,都是十六七岁尚未成年的年纪,其中最小的只有12岁,时代赋予他们劳动的热情,也给他们带来我们无法想象的艰难,甚至是生死的考验,本片试图记录下那段被尘封多年的故事。
分集下载
(使用硕鼠下载)http://tv.cntv.cn/videoset/C19359
39年前,25800余名学兵从陕西各个大中城市出发,前往襄渝铁路建设工地参加三线建设,这些刚刚初中毕业的学生,都是十六七岁尚未成年的年纪,其中最小的只有12岁,时代赋予他们劳动的热情,也给他们带来我们无法想象的艰难,甚至是生死的考验,本片试图记录下那段被尘封多年的故事。
简述应用科学类纪录片,CCTV 频道、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2009 年出品,是 CCTV 见证·亲历系列其中之一。 Sanxianxuebin_cover1.jpg 暂无 这是一个被我们遗忘的群体,39年前,25800余名学兵从陕西各个大中城市出发,前往襄渝铁路建设工地参加三线建设,这些刚刚初中毕业的学生,都是十六七岁尚未成年的年纪,其中最小的只有12岁,时代赋予他们劳动的热情,也给他们带来我们无法想象的艰难,甚至是生死的考验,本片试图纪录下那段被尘封多年的故事。 1970年8月,铁道兵派遣军代表进驻陕西各地的中学,招收三线学兵参加襄渝铁路建设。什么是三线建设?为什么要修建这样的一条铁路?铁道兵又为什么会招收这些尚未成年的初中毕业生?那些刚刚毕业的孩子会以怎样的热情争相报名?在遥远的深山中,等待他们的又是什么? 1970年8月,一个年轻的铁道兵战士来到咸阳五中,他此行的目的是从这所学校中招收一批初中毕业生,与陕西其他地区的初中毕业生一起参与修建一条战备铁路。从那时起,这些刚刚十六、七岁孩子的命运就与这条铁路紧密相连,多年之后,这些孩子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——“三线学兵”。 1971年5月,学兵通讯员张小可,从驻地走了十几里路,来到邮局,为一个同学向西安家里发一封电报,早已拟好的电报上只有八个字——人命关天,速寄炒面。此时,作为参加襄渝铁路建设的学兵,张小可等人到达工地还不到一个月。 暂无 讲述了1970年至1971年四千多人组成的女学兵来到襄渝工地从事铁路施工的辅助工作,在家娇生惯养的女学生来到后感觉生活非常不适应,但是不服输的精神使她们超负荷的劳动。 1973年10月20日,襄渝铁路在陕南小棕溪接轨通车,在欢呼的人群中,一个刚刚入伍的年轻人静静地感受着周遭的喧闹,一时百感交集,这个人就是参与铁路修建的学兵孙伯虎,此时,除他之外的所有学兵都已离开襄渝铁路建设工地。随着1973年代的到来,学兵们已经在襄渝铁路建设工地度过了将近三年的时间,日复一日的艰苦劳动彻底改变了这些来自城里的学生。 Image:Sanxianxuebin_screen1.jpg Image:Sanxianxuebin_screen2.jpg Image:Sanxianxuebin_screen3.jpg Image:Sanxianxuebin_screen4.jpg Image:Sanxianxuebin_screen5.jpg…
简述 应用科学类纪录片,CCTV 频道、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2009 年出品,是 CCTV 见证·亲历系列其中之一。 暂无 这是一个被我们遗忘的群体,39年前,25800余名学兵从陕西各个大中城市出发,前往襄渝铁路建设工地参加三线建设,这些刚刚初中毕业的学生,都是十六七岁尚未成年的年纪,其中最小的只有12岁,时代赋予他们劳动的热情,也给他们带来我们无法想象的艰难,甚至是生死的考验,本片试图纪录下那段被尘封多年的故事。 1970年8月,铁道兵派遣军代表进驻陕西各地的中学,招收三线学兵参加襄渝铁路建设。什么是三线建设?为什么要修建这样的一条铁路?铁道兵又为什么会招收这些尚未成年的初中毕业生?那些刚刚毕业的孩子会以怎样的热情争相报名?在遥远的深山中,等待他们的又是什么? 1970年8月,一个年轻的铁道兵战士来到咸阳五中,他此行的目的是从这所学校中招收一批初中毕业生,与陕西其他地区的初中毕业生一起参与修建一条战备铁路。从那时起,这些刚刚十六、七岁孩子的命运就与这条铁路紧密相连,多年之后,这些孩子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——“三线学兵”。 1971年5月,学兵通讯员张小可,从驻地走了十几里路,来到邮局,为一个同学向西安家里发一封电报,早已拟好的电报上只有八个字——人命关天,速寄炒面。此时,作为参加襄渝铁路建设的学兵,张小可等人到达工地还不到一个月。 暂无 讲述了1970年至1971年四千多人组成的女学兵来到襄渝工地从事铁路施工的辅助工作,在家娇生惯养的女学生来到后感觉生活非常不适应,但是不服输的精神使她们超负荷的劳动。 1973年10月20日,襄渝铁路在陕南小棕溪接轨通车,在欢呼的人群中,一个刚刚入伍的年轻人静静地感受着周遭的喧闹,一时百感交集,这个人就是参与铁路修建的学兵孙伯虎,此时,除他之外的所有学兵都已离开襄渝铁路建设工地。随着1973年代的到来,学兵们已经在襄渝铁路建设工地度过了将近三年的时间,日复一日的艰苦劳动彻底改变了这些来自城里的学生。 Image:Sanxianxuebin_screen1.jpg Image:Sanxianxuebin_screen2.jpg Image:Sanxianxuebin_screen3.jpg Image:Sanxianxuebin_screen4.jpg Image:Sanxianxuebin_screen5.jpg…
参与讨论 联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