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CTV纪录片《春晚.Spring Festival Gala.2012》
介绍
纪录片《春晚》以2012年央视春晚为切入点,跟踪拍摄春晚的创作过程,同时穿插30年来春晚的变化成长,并融合有关的人物故事,从中折射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。 纪录片《春晚》的创作团队由大型电视纪录片《再说长江》、《故宫》、《香港十年》、《澳门十年》的主创人员组成,共四十余人。该团队以对宏大主题的准确把握和细节体现,创意影像恢宏大气,极具视觉表现力,音乐极富艺术感染力而见长,是央视纪录片创作的重要团队之一。 纪录片《春晚》拍摄5集,每集50分钟左右。 第一集 《相约三十年》 2012年是中央电视台举办春节联欢晚会第30个年头。本集将以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创作进程为主线,摄制组通过对以总导演哈文为主的30年来最年轻春晚导演团队的纪录拍摄与采访,全方位呈现2012年春晚幕后全过程,以及他们为此付出的心血和智慧。 在2012年春晚主线展开的同时,本集还重点回顾了1983年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中的诸多难忘往事,通过珍贵历史影像资料和对包括老导演黄一鹤、老演员李谷一等第一批春晚亲历者的采访,带领观众通过1983年、1984年春晚的社会背景、开场设计、节目设计以及春晚为中国社会带来的强烈影响。从1983年到2012年,以共同的情感与回忆为视点,通过细节,表现了全球华人对春晚相约30年始终不变的情结。 第二集 《回家过大年》 团圆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对春节不变的理解与认知,本集围绕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确立“回家过年”的晚会主题,通过对歌唱家宋祖英、歌曲《好久没回家》的词曲作者、连续十余年参加春晚的舞美工人、洛阳一个五代同堂的大家庭等几组人物的纪录采访,呈现出30年来中国人从“回家过年”到“回家看春晚”的变迁,揭示了春晚是如何超越一台电视晚会的范畴,逐渐成为中国春节新年俗的发展轨迹。 同时,片中还展现了,随着春晚在海外影响力的不断扩大,这台晚会已经成为全球华人的情感纽带。张明敏和他演唱的《我的中国心》,费翔和他演唱的《故乡的云》,把现实和过去交织在一起,诠释了30年“春晚”让海内外华人从小家的团聚升华为家国一体的不变情怀。 第三集 《共同的期待》 30年,每一届春晚都聚集了一个时代的文艺精品;30年,每一届春晚都背负着亿万观众共同的期待。本集节目将通过2012年春晚几组具有代表性的节目从最初送审到最终登台的创作全过程,第一次从幕后的角度向观众揭示了“春晚”对每一个节目严苛的要求与标准,从一个又一个春晚节目诞生的故事,展现了春晚创作者对艺术的执着精神。 同时,本集也通过对1984年陈佩斯、朱时茂第一次在春晚舞台表演了成名作品《吃面条》的曲折排练过程,表现了30年春晚是在几代中国电视人共同努力下所取得的宝贵财富。 第四集 《我要上春晚》 无论是明星还是普通人,春晚都是他们30年来心中最高的艺术殿堂;无论是第一次还是多次参加春晚的演员,每一次上春晚,他们都必须付出同样乃至更多的努力和艰辛。本集节目将通过2012年春晚创作历程中,几组演员为了最终能登上春晚舞台,实现“春晚梦”所经历的曲折过程。他们当中有已经闻名海内外的李玉刚,也有刚刚崭露头角的新人如邓男子,还有连续九年参加春晚却最终没能第10次登台的河南塔沟武校艺术团。 本集通过讲述春晚幕后一系列不为人知的故事,让观众感受到春晚在每一位演职人员心中的分量,也展现了无论明星还是草根,每一位演员登上春晚舞台的时候,他们最大的愿望是把欢乐和美带给亿万家庭的美好情怀。 第五集 《永远的春晚》 30年,春晚已经永远定格为全球华人心中最温暖的瞬间。本集将以2012年中央电视台一号演播厅的变化过程为主线,通过春晚的舞美设计和“龙凤呈祥”等节目,让观众感受到每一届演播室空间设计,都凝聚了当时中国最新的视觉表达方式。通过对一号厅的纪录,第一次揭秘了2012年春晚的舞台是如何构造,这个构造所体现出来的艺术水平和技术水平。从实景到画片、从画片到视频,向观众传递每一年的春晚舞美也成为一个时代的烙印。